攻略

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_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|世界聚焦

  • 来源:互联网
  • 时间:2023-02-27 18:45:15

1、老子说的“圣人”是指符合“道”的统治者,要做一个“圣人”,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,而要有百姓的意志,也就是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意愿,不能以自我为中心,不能有“我执”。

2、“圣人无常心”,马王堆帛书乙本写作“圣人恒无心”,意思是圣人永远不要有自我意志。


(资料图)

3、不能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、判断是非,也不能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。

4、而要反过来,以百姓意志为主去决定自己的意志。

5、这就叫顺应自然、符合大道。

6、这样,我与百姓之间、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才能打破、距离才能消除,从而达到人我合一、天我合一。

7、当今社会,我们每一个人的困惑、痛苦、往往都是“有心”和“我执”造成的。

8、往往是执著于一个观念和意志,当这个观念和意志与自己亲近的人或与大家不相同时,就觉得别人错了,自己是对的,可是别人并不改变他的观念意志,也不接受我的观念意志,于是就产生矛盾,不可解脱,这样就产生了困惑、不开心、郁闷、痛苦。

9、其实也许只要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自己的“心”,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、意志,你就会豁然开朗,原来他们想的才是对的,自己是错的,这样就不会有矛盾,又何来郁闷、痛苦?对待“善者”和“不善者”的态度,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以善对善,以不善对不善,这是有差别的态度。

10、《圣经》中就说“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,以血还血”。

11、另一种是无论是善还是不善,都以善对待他,这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,是慈悲、慈爱的表现。

12、老子采用的是这种态度。

13、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,对统治者来说前者属于法治、刑治,但往往会带来反抗、不满、报复,所以在“德”上往往难以提升。

14、后者属于德治,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人民,包括那些不善者,从而化解矛盾,消除对立,尤其是启发不善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,改变自己的不善。

15、这样一来,天下人的品德都向善了。

16、同样,对待“信者”与“不信者”的态度也有两种,老子采用的是无差别的诚信态度,以此去感化不信者,从而改变不信者的价值观,使天下人的品德都归于诚信。

17、这其实是一种德治,是人性化的管理。

18、这一点和孔子相近,孔子说:“导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
19、”只有用德治、礼治,人民才不去犯罪而且有羞耻感。

20、也就是品德上会升华。

21、只是在“德”的内涵上,老子和孔子有所区别,老子主张回归人的清静无欲的本性之“德”,孔子主张回归先朝先圣的仁义礼乐之“德”。

22、老子说的“圣人”和孔子说的“圣人”也不相同,老子说的“圣人”是得“道”之人,按“道”治国之人,孔子说的“圣人”是具备仁义礼智之人。

23、老子说“圣人”的人生态度就是要“歙歙焉”,要收敛谨慎,不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欲望。

24、要回归无为的本性,当然需要收敛自己的意志。

25、目的是使天下所有的人都回归到纯朴、混沌的“道”上。

26、要老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,而不要去管别人的事情。

27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“绝圣弃智”,不要去动用自己的聪明、机心,不要去算计别人,只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。

28、有人说老子这是愚民政策。

29、其实不然,这是老子看到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的欲望,去侵略别人,兼并他国,从而带来战争、带来人民的灾难痛苦。

30、这种行为深深影响了百姓的人生态度,百姓的私欲随之扩大,相互之间动用心机,结果带来了各种纷争、矛盾。

31、不仅自己不快乐,还导致别人不快乐。

32、当今社会不也是如此吗?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关键词: 以百姓心为心 采用的是 仁义礼智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华中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

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

  

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